【本篇來源為鏡周刊的專訪】

據環境部初步規劃,碳費制度將依國家減量目標,分階段逐步推動,初期會針對年排放溫室氣體達2.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之電力業及製造業開始徵收,約有500多家企業會是首波徵收碳費的業者。彭啓明強調,碳費是經濟誘因工具,環境部會以專款專用於辦理溫室氣體減量相關工作、與低碳/負排放技術及產業,以促進溫室氣體減量及低碳經濟發展。

彭啓明進一步補充,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明訂13類碳費基金用途,如減碳科技研發、氣候變遷災害的調適因應,或幫企業提供新減碳形式或助其國際接軌合作,最終目的是幫大家減碳。

除了石化、鋼鐵、水泥與半導體等排碳大戶外,台灣眾多的中小企業又該如何因應,彭啓明認為,「中小企業目前不必過於擔心,但要像一個雷達,偵測自己處於什麼位置。」

彭啓明舉例,一個中小型的螺帽公司本身排碳量或許不高,但需提早做準備,主動瞭解公司及上游供應鏈的排碳係數。反觀,若是專注內需市場,像是餐廳就不用擔心,除非未來排碳量大,才會逐步列入管制範圍。「對中小企業,碳定價就像是慢性病,而對大企業來說,就是一項急症,問題已殺到面前,必須立即處理。」彭啓明生動地譬喻。

有企業擔心碳費造成營運壓力,但台泥等企業則憂心台灣若不仿效歐盟實施台版CBAM,碳費上路後,將促使更多高碳洩漏風險企業從製造商變成進口加工業。對此,彭啓明回應,環境部正研議中,但考慮台版CBAM制定後,可能形成另種貿易障礙,須送往世界貿易組織(WTO)進行預告、預審的工作,遠比外界想像得複雜。

彭啓明強調,環境部會協助內需與基礎建設產業維持競爭力,不見得要用CBAM形式。對進口產品,或許能先以強制申報碳足跡方式因應,譬如要求在多少排碳係數範圍內需購買憑證,來保障台灣企業的競爭力。

由和碩董座童子賢帶動,引發社會熱烈討論的能源政策、配比,也與淨零排放息息相關。雖然能源政策非環境部管轄,但事涉零碳排,彭啓明也提出看法,「淨零路徑能否達成與電力排碳係數攸關,發電排碳係數如能降低,對企業造成的減碳壓力也會變小,目前最有效方法仍是再生能源。」

彭啓明補充說,能源的主管機關為經濟部能源署,但在推動綠色再生能源上,如何在太陽能、風力發電建置的同時,還能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,就成為環境部負責範疇,像提出保護山坡地、濕地或重要的國有地不要被破壞的標準,拿捏環境保護和能源建置的尺度。

此外,環境部也放寬部分要求,像是實驗性質的地熱發電免環評,鼓勵企業參與;適度開放部分小水力建置,增加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。但針對濕地或是重要的特種林地,或整個林區開發會有一定限制,這也是環境部對台灣環境保護的堅持。

對於核三廠一號機除役,國內基載電力是否足夠,成為各界關注焦點。「首先、核廢料必須妥善處理;再者,核能必須取得台灣社會共識。」彭啓明表明對核電的看法,「未來的能源有多種可能性,不管是核能、氫能、地熱,或是用新型的碳捕捉與封存(CCS)技術搭配天然氣發電,都是選項,不應排除任何可能。」

但彭啓明也強調,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(COP28)最重要結論就是再生能源要比2022年再多2倍以上。核能並非唯一解方,成本高低與民眾可接受性都須納入考量,「不要糾葛於某種能源,而是要從眾多能源中,選擇對台灣戰略上有意義的技術。」

話鋒一轉,彭啓明笑說:「氣候變遷像是頭大象,就像瞎子摸象一樣,近距離摸到尾巴就覺得是這樣,若不把眼光拉遠,難以讓各界瞭解實際狀況,也難以共同解決氣候變遷的種種問題。」

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,彭啓明坦言,台灣尚處小學生階段,未必能在2050年實現,全世界也都可能如此。因此在他任內,很難保證能降低多少碳排比例,他最重要的目標是讓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動能,與國際銜接更緊密,讓大家共識更靠齊,除碳費外,推出更多有利淨零排放的政策。

6月時,賴清德總統在上任滿月記者會上,宣布成立「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」,公布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、中研院院長廖俊智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委員會副召集人,並宣示「面對全球性的氣候變遷,我們要用更快的速度、更強的力量,以及最積極的態度來處理。」彰顯台灣邁向零碳排,替全球氣候暖化危機做出貢獻的決心。

彭啓明表示,「我們(環境部)很早就被告知要準備籌辦這件事(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),而且總統還指定我擔任委員會的執行祕書。事實上,依照各國的經驗,政府主導的層級越高,推動成功率就越高。」

彭啓明進一步解釋,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內部集結了政府官員、產業界的人士、公民的團體、環保團體等多面向的族群,也代表著各方面的這個意見在這個地方融合,在架構上屬於一種諮詢的性質的存在,如能源應該要往哪方向推動。目前是隸屬於「行政院的永續會」當中進行列管考核,倒不是說總統會越權去指揮 。

不難想像,曾以民間團體身分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多達11次的彭啓明,憑藉其國際視野與能力,勢必成為賴總統最倚重的閣員之一。對此,彭啓明自嘲自己的角色就像是政府永續長,「企業的錢大都在業務部門手上,永續部門本身是沒錢的單位,所以必須一個一個拜託其他部門,合作氣候變遷相關事宜。同樣地,政府許多淨零排放工作,預算都是下放到各個部會,非環境部本身。」

為了帶動跨部會合作,彭啓明透露,就任後40多天,他已與衛福部、數位部、金管會、國發會進行過多次實質的討論,並達成許多共識,後續將更積極協調,凝聚共識。

訪談尾聲,彭啓明若有所思地說,台灣是全球AI伺服器的製造重鎮,若能利用AI提出更節能方案,並設立標準,就能幫助全世界進一步實現淨零排放。倘若如此,台灣在因應氣候變遷的各國中,將不再僅是追隨者而已。

【碳費年底上路1】彭啓明:收碳費對大企業是急症 首波五百多家業者上榜

【碳費年底上路2】暢談能源議題 環境部長對核電問題首度表態

【碳費年底上路3】賴政府力推淨零碳排 彭啓明從氣象專家晉升部長原因曝光

Category
Tags

Comments are closed